随着光通信技术和光缆技术的发展,光缆传输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大,价格容量比越来越低,其应用越 来越广.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世纪之交,我国将建成以光缆为主、光缆和卫星双重传输手段并存的国际通信网.台湾省和香港特区为加强其西太平 洋通信转接中心和国际通信枢纽的地位,也在大力发展国际光缆通信.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国际通信网.
1 在大陆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我国自1989年参与国际光缆建设,先后建成中日、中韩、中朝、中俄、环球、亚欧陆地、亚欧海底和中美海底等光缆系统,以及中国东南亚陆地光缆的国内段,并在十几条国际光缆中投资购买容量,使中国的国际光缆通信获得迅速发展[1].
1.1 中美海底光缆系统(China-USCable Network)
  中美海底光缆系统是在我国倡议下,由中国电信、美国AT&T、香港电信、日本KDD、韩国电信和新加坡电信等14家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与北美大陆间的第一条直达海底光缆.
  该光缆系统连接中国大陆、台湾省、美国、日本和韩国,共有9个登陆站,南北两线均从我国直达美国.其中,我国广东汕头、上海崇明、美国班顿和圣路易斯-奥比斯波为系统主干站,而关岛、韩国釜山、日本千仓和冲绳,以及我国台湾枋山,则以支线形式加入.
  中美海底光缆采用8波长WDM技术,共有4对光纤,每对光纤的传输容量为20 Gbit/s(8× STM-16),总容量为80 Gbit/s.该系统已于1999年底投入运营[2].
1.2 亚欧海底光缆(SEA-ME-WE3)
   亚欧海底光缆SEA-ME-WE3(South EastAsi-a-MiddleEast-Western Europe),西起英国,途经法国、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日本和韩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线路全长38 000 km,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光缆系统.该光缆系统共设39个登陆站,即香港(2个)、广东汕头、上海崇明、台湾头城和枋山、澳门、新加坡、日本、韩国、菲律 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2个)、印尼、澳大利亚、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2个)、巴基斯坦、阿联酋、阿曼、吉布提、沙特阿拉伯、埃及(2个)、 土耳其、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摩洛哥、葡萄牙、法国、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共有7个登陆站,其中汕头为中国唯一的主干站. 亚欧海底光缆于1999年中期投入运营.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采用先进的光放大技术和WDM技术,利用2.5 Gbit/s的SDH,其传输总容量为40 Gbit/s.
1.3 亚欧陆地光缆系统(TAE)
   亚欧陆地光缆系统(TAE,Trans-Asia-Europe-Line),已于1998年10月全线开通,其容量为622 Mbit/s~2.5 Gbit/s.该光缆线路沿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由,东起上海南汇,西至德国法兰克福,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乌克兰、波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共20个国家,该线路全长27 000 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陆地光缆系统.
  亚欧陆地光缆在中国境内干线全长约6 000 km,由上海南汇经南京、合肥、徐州、郑州、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伊宁和霍尔果斯,向西出境与哈萨克斯坦相连.
  亚欧陆地光缆与中日、中韩海底光缆一起,将成为中国主要的国际通道之一,也有利于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到中亚和欧洲的转接,可为各国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传真、图像和其它各种信息业务.
1.4 环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
   环球海底光缆系统,连接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阿联酋、埃及、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共有13个登陆站.其中,中国大 陆的登陆站为上海南汇,其它登陆站是波斯可诺(英)、埃斯特波纳(西)、巴勒莫(意)、亚历山大、塞得港(埃及)、富查伊拉(阿联酋)、孟买(印度)、槟 榔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三浦(日)、二宫(日,神奈川)和Keoje(韩).
  环球光缆系统的总容量为10 Gbit/s,是我国对外通信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通道,已于1997年11月投入运营.
1.5 中日光缆系统(C-JFOSC)
  中日海底光缆是我国参加建设的第一条国际海底光缆系统,连接上海的南汇和日本的宫崎,全长约1 200 km,容量为560 Mbit/s.该系统由中国电信、日本KDD和美国AT&T发起,已于1993年12月正式开通.
1.6 中韩光缆系统(CKC)
  中韩海底光缆系统由中国电信和韩国电信发起建设,于1996年2月正式开通.该系统连接中国青岛和韩国泰安.线路全长549 km,安装有3个光放大器,其传输速率为560 Mbit/s,容量为15 120话路.另外,中韩光缆系统还可作为中日海底光缆的迂回路由.
1.7 中国东南亚陆地光缆系统(CSC)
  中国东南亚陆地光缆系统由中国电信和新加坡电信发起建设,由中国经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至新加坡,全长约6 900 km,容量为2.5 Gbit/s.目前,中国国内段的建设已经完成,边境段正在建设之中.该线路的中国出境站可能是凭祥(或友谊关).
1.8 中俄陆地光缆系统
  中俄陆地光缆线路由中国哈尔滨经富锦、抚远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相连,是横跨俄罗斯全境的欧亚国际光缆线路的一条分支.经该光缆和微波中继线路把哈尔滨与俄罗斯那霍德卡、伯力和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联系在一起.
1.9 中朝光缆线路
中朝光缆线路从沈阳经丹东到达朝鲜新义州.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陆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目前共有9条,其登陆站有汕头、上海崇明、上海南汇、青岛、丹东、抚远和凭祥(或友谊关)等7个.另外,横跨我国全境的亚欧陆地光缆线路在中国大陆的接入站有南京、合肥、徐州、郑州、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和伊宁.
   目前,中国通向欧洲的光缆线路有FLAG、SEA-ME-WE3海底光缆和TAE陆地光缆,能够连接欧洲、中亚、西亚、南亚和中东的大部分国家;通向东 亚、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国际光缆线路有中日、中韩、中朝、SEA-ME-WE3、FLAG光缆和中国东南亚陆地光缆;直达北美的有中美海底光缆系统;通往俄 罗斯的有中俄光缆线路.因此,中国大陆已建成通往各大洲的国际光缆通信网.
2 在台湾省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台湾当局十分重视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按照台湾通信发展规划,已于1997年实现了岛内长途通信光纤化,并使台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通信转接中心.
  目前,台湾已有头城海缆中心和枋山通信中心两个海缆登陆站[3].
2.1 在枋山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枋山国际海缆登陆站于1988年建成.目前,在枋山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有3条.
2.1.1 台-菲-关国际光缆线路(T-P-G)
  台湾至菲律宾和关岛国际光缆线路,于1989年12月建成,全长3 738 km,工作波长为1 300 nm,传输速率为2×280 Mbit/s,线路容量为3 780话路.
  该线路可与H-J-K(香港-日本-韩国海底光缆)、HT-2(香港-台湾海底光缆)相连,并与TPC-3/HAW-4和西太平洋光缆相连,从而实现多路由通信,并可增强亚太地区通信能力.
2.1.2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SEA-ME-WE3)

  亚欧海底光缆在台湾的登陆站为枋山和头城,故枋山和头城均可与汕头和上海进行直接通信,因而有助于海峡两岸通信事业的发展,并可大幅度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国际通信质量.
2.1.3 中美海底光缆系统(China-USCable Network)

  中美光缆系统在台湾的登陆站为枋山,从枋山经汕头或崇明可直接与美国通信.同样,从枋山至汕头和崇明,或从头城经枋山至汕头和崇明,均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信.
  此外,枋山还有1条至香港的国内光缆通信线路HT-2.该线路于1990年7月开通,其设计容量为2×280 Mbit/s,在香港的登陆站为Lobster港湾和Cape D'Aguilar.
2.2 在头城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2.2.1 台湾至日本、马来西亚的亚太光缆(APC)

  该线路于1993年9月投入运营,其每对光纤的传输速率为560 Mbit/s.APC将通过日美之间的NPC和TPC-4,使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相连.
2.2.2 亚太光缆网APCN的子系统1
  亚太光缆网络的子系统1,从台湾头城至日本和香港,是亚太光缆网络的一部分,于1997年1月投入运营.该线路采用速率为5 Gbit/s的SDH通信系统,且海中中继器均采用光放大器.
2.2.3 亚太光缆网APCN的子系统2
  亚太光缆网络APCN的子系统2,从头城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于1997年1月投入运营.
2.2.4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SEA-ME-WE3)

   综上所述,台湾有头城和枋山两个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通过7条国际光缆线路和HT-2海底光缆,可与亚、非、欧和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以及美国实现直达通 信业务:通过T-P-G、APC、APCN和HT-2等光缆线路,可与香港、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关岛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直达通信线路;通过马 泰光缆(M-T2)、港日韩光缆(H-J-K)、港越泰光缆(H-V-T)和俄日韩光缆(R-J-K)等亚太地区的光缆系统,可连接俄、韩、日、泰和越南 等国家;通过中美海底光缆系统,由枋山经汕头或崇明可直达美国;通过SEA-ME-WE3,由头城和枋山经汕头,可连接亚、非、欧和大洋洲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之,目前在台湾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已成为台湾与国际社会通信的主要手段.
3 在香港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
  香港不仅是世界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世界通信枢纽.目前,在香港登陆的国际光缆线路有如下6条:
3.1 香港-日本-韩国光缆系统(H-J-K)
  H-J-K于1990年7月开通,线路全长4 571 km,其传输速率为560 Mbit/s.该线路可与T-P-G、HT-2、TPC-3/HAW-4,以及西太平洋光缆相连,从而可实现多路由通信,并可增强亚太地区的通信能力.
3.2 亚太光缆系统(APC)
  APC于1993年7月开通,把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连在一起.
3.3 亚太光缆网络(APCN)
亚太光缆网络于1997年1月开通,其登陆站为香港、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和泰国.
3.4 泰越港光缆系统(T-V-H)
  T-V-H光缆系统于1995年开通,连接越南和泰国,在香港的登陆站为深水湾,在越南和泰国的登陆站分别是头顿和是拉差,其线路传输速率为560 Mbit/s.
3.5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SEA-ME-WE3)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在香港有两个登陆站.
3.6 环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
  此外,香港和台湾之间还有1条港台光缆HT-2.
   由此可见,香港已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国际光缆通信线路:通过H-J-K可直接与日本、韩国通信,再经NPC、TPC-4和TPC-5等光缆线路,可与美国 和加拿大相连;经APC和APCN,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转接可与澳大利亚相连;经SEA-ME-WE3和FLAG,可与亚、非、欧、澳等四大洲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相连.
  综上所述,我国现已建成通向世界各大洲的光缆通信网.为进一步提高国际通信能力,我国正大力加强国际光缆通信线路的建设,我国的国际光缆通信网今后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网络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4605)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